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学校对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围绕“三重视一符合”原则,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厚植“人文+实践”DNA双螺旋,构建“一体两翼三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和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93.94%。建立“三纵三横九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关注学业全程达成情况,持续五年对本科生进行跟踪评价。2021年临床医学等4个专业申请通过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目前已有10个本科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审核。
学校着力推进体现应用型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目前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上海市一流课程8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另有10项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获市级及以上17类教学改革项目127项,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国家级1项,市级7项,位列应用技术型高校第1位。发表医学教育论文在199所本科西医高校中排名12位。
教务管理服务深化智慧赋能,实现教务系统更新。教学计划制定和落实、排课、学籍管理、教材管理等5大功能正式启用。建立教师发展指数门户,集成教师参与的“教学建设、教学成果、教学竞赛、教学团队、教学培训”5类数据,提供“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统计、数据换算”5项服务。
“三纵三横九环节”的教学质量保障
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智库等决策咨询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改革创新发展。
2021年上海健康医学院围绕学科方向与定位、科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科学研究水平、内部治理结构共六大主题,组织二级学院(部、中心)开展学院内部和学校层面的学科建设大讨论,邀请交大医学院、同济、上中医、上海理工等专家来校讲座40余次。通过明确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培育学科,分类推进不同层级的学科建设水平,统一了建设思想、强化了学科交叉、凝练了学科方向、放眼了国际合作、突出了建设重点、细化了建设措施、聚焦了特色发展、明确了标志成果,初步形成对接大健康行业的“医护类、康健类、智能医工类、健康管理类”学科体系。新专业“智能影像工程”获教育部批准。申报上海市教委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项目,以“突出重点、培育优势、彰显特色”为原则,以“多科交融、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为思路,组建五支“重点”团队和五支“培育”科研创新团队。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联盟。东苑综合楼开工建设。第一年学科建设任务与目标已经超额达成,学校学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期,为“十四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进步斐然。上海市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落户学校;积极推进“5G+智慧医疗”在全市的引领作用;成功获批上海市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顺利完成了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的验收;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市科委验收,并正式挂牌,为后续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及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校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成效显著。实施重点领域集中投入与成果培育工程,科研成果显著增长。全年获纵向科研项目66项(包括国家级项目10项),科研签约经费3200余万元(同比增加23.7%),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首次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率达7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在SCI、SSCI上分别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40篇和283篇;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上海药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二等奖1项;获批专利122项,软件著作权11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同比提升15%。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医学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科技处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的学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立即组织全校二级学院(部、中心)深入学习市科委、市卫健委、市教委联合编制的《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制度汇编》及相关宣传教育影像资料,加强全员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教育,并在全校范围内扎实开展对照检查整改工作,进行管理制度自查和存量论文自查,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为学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输出,先后与宁波市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及宣城市政府、阜阳市政府、马鞍山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积极促进产学融合。主动对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卫生出版社、华东医院、上海市急救中心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商谈合作并签署合作项目18项。建成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筹建附属医院1家。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联盟,成员单位达40家。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获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证书,社会资金捐赠总额同比增加205.6%。举办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在线参会人数超11万人次;面向全国开展“健康中国—医院管理高质量发展”培训项目;完成并出版2021年度《中国城市健康生活报告》《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以及《上海市社区养老评价报告》,制定《长三角经济圈养老机构健康管理标准》。
2021年学校申报并获批第三批成人本科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成人本科专业数增加至7个,医学影像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成为上海市成人高校该专业唯一办学单位。深化“订单式培养”内涵。探索模式、课程等需求与实践,做好课程储备,为校企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师资能力、项目内涵和服务核心竞争力。共开展10个领域继续教育培训,全年培训12.7万人次。
上海健康医学院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上海市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
上海健康医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联盟启动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清单
我校健康和社会照护项目基地代表朱爱勇院长、徐淑芹教练组长以及两位获奖选手吴怡欣、林秀怡前去参加此次表彰会
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上海健康医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校语委)是2016年4月经上海健康医学院批准成立的主管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机构。校语委由学校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主任委员,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委员,各职能部门、各教学部和各学院分管领导任语委委员。语委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教务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语委办公室在语委领导下具体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以及有关培训测试的组织工作。
2021年11月16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对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检查评估。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着眼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从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出发,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形成了完善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运行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得力;课程设置规范,科研氛围浓郁;注重应用能力,打造专业特色,融入了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健康”品牌以及“人文+实践双螺旋”教育教学理念非常具有特色,亮点鲜明。学校顺利通过上海市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评估,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二级乙等(含)以上率99.74%,成绩达标。
佐证材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所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决定的通知》
重磅!上海市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落户上海健康医学院
虚拟与现实互动、实验与评价同步……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工作这样推进
喜报|吴韬校长荣获“2021年上海市临床康复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及上海市康复医学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从学生变老师!今天,这两位95后本科生以出色护理技能留校任教
关于上海健康医学院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自查报告及有关附件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