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苡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年大流感之间有什么关系?肆虐全球的黑死病发生发展的真实图景是什么样的?公元点430年的雅典大瘟疫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建安大瘟疫为何会造就空前的文化大繁荣?而这些都可以在名画中找到一些历史的烙印。2020年,12月31日,上海健康医学院发布全新慕课,由该校黄钢校长开设制作的在线通识核心课程《名画中的瘟疫史》与师生见面。
在世界大量名画中都有大瘟疫的烙印,比如二十世纪初杰出的奥地利画家席勒的著名画作《家庭》表达了一种由皮入骨的不羁和痛楚,体现了人们意识到末日降至时对自身的不安和挣扎。1918年秋天,席勒身怀六甲的妻子爱迪丝就大流感去世,年仅28岁,画中的三人目光凄凉无助,各向一方,表达了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惧。尼德兰文艺复兴高峰时期代表性画家老勃鲁盖尔的作品《死神的胜利》展现了欧洲1348年-1349年的黑死病之殇,这幅作品以一种鸟瞰式的全景构图与同心圆的基本框架,描绘了死神与人类之间的博弈、斗争。画面中的背景被浓烟掩蔽了半壁天空,丧钟被骷髅敲响,在丧钟的召唤下,骷髅先锋队骑着骷髅战马,率领着死神之军,向不知所措的人类发起了进攻,大地呈现出血红色,绞刑架四处站立,土地荒芜不堪,连巨大的老树都越见枯萎。
黄钢说,世界上每一次大瘟疫都深刻影响战争的走向、文化的兴衰与社会的变迁,保留灾难记忆绝非为了沉湎于苦难哀痛,而是从中学习、反省,从而获得成长和改变的力量。此书以画说史,鉴古知今,传递出学校“人文和实践DNA双螺旋”,做有温度且有深度的医学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