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圆满落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04浏览次数:654

12月27日下午,我校第一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结业式在徐汇校区报告厅举行,为期22天的培养班圆满落幕。曹蓉蓉副校长参加会议并为82位学员一一颁发结业证书。结业式由医疗器械学院团总支书记马志波主持。

第一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82位学员是通过层层选拔,由来自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志愿者管理中心以及9个二级学院学生分会的学生骨干组成,从12月6日开班至27日结业为期22天,其中包括4场专题报告、2场专题谈论、1次现场教学、1次素质拓展、1项调研任务、1次成果展示。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将作为今后学校青年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团委进行大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旨在引导大学生骨干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生力军和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中来。

在开班仪式上校团委书记吕晓丽开展了以《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干部》为题的报告,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干部提出了“善于思考、正确面对、学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要求,接地气、重实用,对于今后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团市委学校部张昊老师的专题讲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团史说起,对现阶段团委在校内开展工作提出建议与指导,从共青团的“三个性”:基础性、战略性、战略性与学员进行讨论;上海师范大学青年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林云同学,利用自身经历、身边时事以及新闻热点围绕“团的基础理论知识”、“上海共青团与改革”和“学校共青团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介绍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和四个职能;我校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同学,进行了通讯稿的撰写及公文写作的培训,强调各类通讯稿都应具有时效性、客观性以及真实性,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讯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2月18日和25日两天,为拓宽学员视野和专业知识,大学生骨干培养班走进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进行现场教学、参观。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公司的陈伟老师向学员介绍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未来规划与建设,利用沙盘控制系统让园区中的各个版块更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院面前,并针对性地回答了学员所提出的问题。德尔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的赵良智工程师为学员们普及了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未来医院理想型的整体结构和配套设施等,并对学员们寄予厚望,希望学员们能在未来为医疗事业做一份贡献。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疗设施设备的高大上,让学员们大开眼界,见识了国际设施设备一流的医院。

12月20日“寻找神秘人”的素质拓展活动,82名学员被分为8个小队,在老师与教练的指导下,以别样的方式走遍了南北苑的各个角落,凭借着良好的体能、敏锐的观察力进行了一系列团队游戏,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安全返回。学员们在活动中增强了团队意识与责任心,从不同视角对于学校有了新的观察和理解。

本次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一大亮点,是在22天培养期内每个小组要根据校园问题完成一项调研任务。4个小组各自形成调研团队,以校园快递存在的不足与对策、校园一卡通服务方式转变的建议、我校大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现状调研、我校大学生的择业倾向等4个课题展开调查,发放问卷最多的为1435份,最少的为878份。学员们进行了问卷回收、数据统计和处理、调研报告撰写,并在成果分享会上进行了各自展示。

最终27日下午培养班的结业仪式在徐汇校区举行,曹蓉蓉发表了重要讲话,她肯定了我校第一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的成果,对学生干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注重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希望学生骨干们能够通过大学生骨干培养这个平台,从体验、实践上升到感悟,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规划;二要注重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将培养班的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会合作、学会融合、学会交往;三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富于创新精神,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争取脱颖而出,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大学生骨干培养班是一个让学生骨干们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交流、互相分享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水平能力的平台。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计实施,拓宽学生骨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骨干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大局意识,倡导学生骨干传承团学精神,真正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