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31浏览次数:793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规划,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学及相关类别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2月23日,我校教学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一届一次全体会议。黄钢校长出任首届教学委员会主任,唐红梅副校长、吴仁友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党委书记郑沈芳、副校长曹蓉蓉等学校领导学院负责人、医学和工学相关领域资深教授、专家和学生代表等22位委员以及张梅秘书长出席会议。黄钢宣读了《关于设立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委员会的通知》,并为首届教学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荣誉聘书。唐红梅主持会议。

郑沈芳代表学校向成立大会致辞,对各位委员为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改革和未来发展给予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致辞中提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对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高素质、强技能,并能应对各种变化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国家未来“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全校上下达成共识,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希望教学委员会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出谋划策,为上海健康医学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会上,张梅宣读了《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学委员会章程(试行)》,并代表学校教务处向教学委员会汇报《上海健康医学院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专业规划”),提请大会审议。委员们围绕着学校建设、未来发展定位发表了真知灼见,他们首先对“专业规划”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其总体结构完整,富有学校特色,能针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采取的举措也有具体的分阶段目标,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标志性指标。同时,委员们为我校专业建设发展给出了许多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学校作为一所由三校合并后新组建的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有扎实的办学基础,拥有原来三所学校的优势资源,发展潜力明显,在专业设置与发展中一定要对接社会需求导向,优化调整专业,配套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实验条件及附属医院建设,制定可操作、能落实的发展目标,既不放弃原有的三所专科学校职业教育特色,又能与上海其他医学院校形成错位发展和良性竞争,最终形成我校新型的、有特色的办学模式,为上海市乃至国家经济社会服务。

大会最后,黄钢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学校从刚开始建立到未来发展,从大专到本科,从指定性培养按需培养到自主创新不断发展经历了极大的转归,仿若浴火重生。学校虽然是专升本,但不能是单纯的专升本,而是需要完整创造,创建新本科、巩固专科、调整中职是学校的基本专业发展目标。因此,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在“以德树人”前提下完成目标定位;其次,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与国家、上海的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又立足于学校特色,将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再次,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要为上海经济转型和健康发展服务;第四,要有各项配套的机制体制建设,内生能量,外展活力。同时,黄钢对专业内涵发展提出5点要求,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通道,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四是实施科学的评价手段,五是拓宽国际化交流培养。在当前压力、挑战、机遇共存的形势下,学校要本着“1-2-3”基本策略,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人文、实践双螺旋发展,让学生在健康校园、创新校园、智慧校园中得到所需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黄钢希望教学委员会的专家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在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定位中展示出应有的发展态势,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当前,学校正在全面制定“十三五”改革发展规划,教学委员会作为学校行政在教学方面的审议、咨询、评价和指导机构,其成立对学校整体规划各项工作,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学及医学相关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