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2015年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护士组”仁济医院团队入围选手徐于睿
编者按:
9月26日,由我校与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共同举办的2015年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复赛在学校浦东校区北苑落下帷幕。此次比赛所角逐出的78位选手即39个代表队将进入11月7日的国际护理技能大赛的总决赛。据悉本次决赛分“护士组”、“护生组”和“海外组”计算成绩,每组分别决出前三名优胜队。本次采访的对象是“护士组”入围选手——上海仁济医院西部普外科的徐于睿护士。
名校寒窗毕业后投身医学工作的6个春秋中,徐于睿并非将护理当做谋生的职业,而是将其作为人生事业,默默地耕耘着。她的踏实与坚定,求知与好学无一不令人欣赏。她远赴澳洲带职深造,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学会思考,学成回国后一心扑在繁忙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热爱护理事业的赤子之心。如今站在这个面向世界的舞台上,困苦与阻扰使她认清自己的位置,她的外柔内刚,工匠精神无一不令人折服。下面跟随记者,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徐于睿——2015年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护士组”仁济医院团队入围的选手。
记者:此次可以说是一场比赛也可以说是一个与涉外护理人才交流的平台,通过日前的复赛环节,有没有使您获得一些有关护理工作上的新理念?
徐于睿:在我看来,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组织这样的比赛可以更好的让护理人员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在复赛和备战决赛的过程中,我在翻阅比赛资料的同时,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国外的一些护理技能,也间接知道了一些国外的文化理念。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国内外护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外护理更加注重的是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而这2方面的确是我国护理专业的薄弱之处。备赛的过程是我护理技能提升和护理理念更新的过程。
记者:备战决赛的训练时间均为业余时间,面对上班、训练和休息,您是如何合理安排的?
徐于睿:这个问题让我困惑过。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平日工作比较忙碌,时常要上中晚班,下班后又有许多诸如阅读文献、撰写辅导论文的事情要完成,的确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赛,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既然有这个机会参加此次比赛,我就要尽力克服困难,做到最好。我时常会在上下班公交车上看参赛资料,利用休息时间联系操作,我想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能够合理协调时间,也是一项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记者:可以谈谈您是如何注重细节,认真备战的?
徐于睿:为了备战决赛,我要伴着下班后的疲惫开始训练。抱着“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我对操作练习的精准度和美观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有时像静脉输液操作中的一个整理输液皮条后贴胶布的动作为了贴得整齐漂亮,都要一遍遍反复地练习,直到练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虽然会觉得很苦很累,但是想到这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学习提升的机会,我就试着拼搏一把,尽力去做好、完成好。其实在我看来从事护理行业何尝不需要一种“工匠精神”,抛开麻木的反复劳作,用心去护理、关爱患者,当我们对待工作谨终如始、精益求精时,便是对患者信任最好的汇报。
编后语:徐于睿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心怀信念,坚持不懈,满腔热情投身于医学事业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在如今这个“短平快”的社会大熔炉下,她的敬业、专注,定将在未来成为她的闪光点,照亮她前进的道路。最后也祝愿她在之后的决赛中勿忘初心,取得理想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