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临床医学院38名学生首届海外院前急救专项课程学成归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8-10浏览次数:1157

8月2下午,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38名学生为期一个月赴美国芝加哥院前急救交流学习顺利结束。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使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技能,体验了美国的生活,感受了不同的文化,也给同行的老师一个全新的经历和感受。

经过一年的准备,今年7月,临床医学院首次组团美国芝加哥参加院前急救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EMS)中的一个完整层面的课程学习——EMR(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  EMR)。本次课程教学用书采用了AAOS出版社出版的现行经典教学系列用书——《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并辅以《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workbook 》作为课后自测作业。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安排固定教师、固定教室、固定教学时间。整个课程培训中涉及的教学用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和考核评价机制来自于标准化的美国EMR课程,各项教学要求等同于美国学生,全英语授课,我校2位老师作为助教全程参加备课、培训和考核工作。

全英文的语言环境、紧凑的教学安排和课后作业对同学提出了挑战。参加此次培训的学生均为经过选拔的临床医学专业2年级3年级的优秀学生美方因同学们都有临床课程基础,意见征询后将原本16周课程合理调整为4周集中上课(每周两次),课堂教学共48小时(包括理论和实训)。为确保上课效果,同学们在国内就事先做好预习工作。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美式大学教学目标要求的明确性、技能操作中细则要求的清晰性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校学习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分批安排在ATI(Ambulance Transportation, Inc)公司的急救车进行上车实习,每次跟车实习的时长与美方员工上班一样,均为12小时。同学们被随机分配至不同急救车上,一人一车,每车由两位老师负责带教。每次实习结束,既有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技能评定,又有实习同学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切实提升了带教质量、提高跟车实习的水平。

整个学习过程安排了包含理论和操作两项内容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此外每堂课后习题都要同学独立完成并在课后即上交,在下一次课上当堂批阅和讲评。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认真完成课程作业、努力操练技能,最终都顺利通过了所有考核,获得了4张证书:美国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First Aid 的证书、AHA的Health Care 的Provider证书、Malcom X 学院和AAAC联合培训的EMR证书、ATI和AAAC联合上车实习证书。2名随团教师也顺利完成整体课程的辅助教学工作,得到了美方教师组的认可。

 本次海外院前急救专项课程的培训既让临床医学院院前急救专业的同学受益,也促使我校院前急救专业作为上海市“民生工程”项目对接国际水准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海外培训学习和专业输出教学,临床医学院专业教师和院前急救专业学生逐步清晰了EMS体系在美国的分层目标和教学要求,为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上海市院前急救分层体系、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也为今后提升海外合作交流层级、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积累了有利条件。(临床医学院)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